飲食演化,操縱健康
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世界各國這數十年來飲食習慣的變革,遠遠超過以往數千年的飲食演化。隨著食品科技的發達,造成加工食品氾濫;超級市場的食品五花八門、琳瑯滿目,也因此衍生了許多飲食不當的慢性病。例如在台灣癌症已連續多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,一方面和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逐漸老化有關,另一方面也反映這多年來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變遷(大量肉食、高熱量食物、脂肪攝取過多、少纖維蔬果、空氣污染、過度壓力等)。從最近這五、六年來台灣癌症排名的變化,包括發生率及死亡率,明顯指出飲食及生活的變遷對排名的影響最大。譬如,在女性不斷增加的乳癌(年輕化)、大腸直腸癌、膽囊癌、子宮內膜癌、胰臟癌都和脂肪及肉類過多攝取有關;男性的大腸直腸癌、攝護腺癌也都和西化的飲食有密切相關。飲食和癌症的相關性,在近數十年,已從流行病學動物模式及臨床試驗逐步得到印證,過去認為人種的差異、基因的遺傳會影響癌症的發生,後來證實,飲食與生活環境才是影響基因表現的罪魁禍首。為了國民健康,許多國家都訂定了「飲食指南」,提供給國民做為每日飲食攝取的參考。
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世界各國這數十年來飲食習慣的變革,遠遠超過以往數千年的飲食演化。隨著食品科技的發達,造成加工食品氾濫;超級市場的食品五花八門、琳瑯滿目,也因此衍生了許多飲食不當的慢性病。例如在台灣癌症已連續多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,一方面和台灣社會的年齡結構逐漸老化有關,另一方面也反映這多年來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變遷(大量肉食、高熱量食物、脂肪攝取過多、少纖維蔬果、空氣污染、過度壓力等)。從最近這五、六年來台灣癌症排名的變化,包括發生率及死亡率,明顯指出飲食及生活的變遷對排名的影響最大。譬如,在女性不斷增加的乳癌(年輕化)、大腸直腸癌、膽囊癌、子宮內膜癌、胰臟癌都和脂肪及肉類過多攝取有關;男性的大腸直腸癌、攝護腺癌也都和西化的飲食有密切相關。飲食和癌症的相關性,在近數十年,已從流行病學動物模式及臨床試驗逐步得到印證,過去認為人種的差異、基因的遺傳會影響癌症的發生,後來證實,飲食與生活環境才是影響基因表現的罪魁禍首。為了國民健康,許多國家都訂定了「飲食指南」,提供給國民做為每日飲食攝取的參考。
健康飲食均衡化
從二OO二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衛理特博士(Dr. Walter Willett)和他的同事提出了「健康飲食金字塔」(Healthy Eating Pyramid)的新主張到2011年6月2日美國農業部(USDA)所公布的國人均衡營養指南,從「食物金字塔」換成了「我的餐盤」。這樣的轉換,最主要是考量了美國人現在的健康狀況、營養攝取問題,以及改善原本的食物金字塔之複雜性。「我的餐盤」提供了一個對於健康飲食比例,最直接的視覺提醒,也就是蔬菜(綠色)和水果(紅色)的比例必須佔飲食的一半,其它依序才是全穀類(橙色)、蛋白質(紫色),以及低脂乳製品(藍色)。值得注意的是「我的餐盤」的飲食指南中,還強調以下重點:
(一)「奶和豆類」的部分,現在以「蛋白質」通稱來取代。我的餐盤不再強調肉才可以是主要蛋白質的來源;蛋白質的來源也可以是魚類、貝類、雞肉、蛋、豆類,和堅果類。且蛋白質應該不超過飲食份量的四分之一。
(二)移除了「油脂類」的類別。以前的食物金字塔分別出油脂類,希望加強健康 的油脂攝取,像是魚油、橄欖油、堅果中的油等等;但是這個類別,也常常讓民眾感到困惑,誤以為一定要額外攝取這部分的油脂。所以在這次的修改,移除了這個部分。
(三)均衡的熱量攝取:享受你的食物,但是不要過量(需足量的攝取);;避免大份量的攝取;一餐中,蔬菜和水果應佔一半;醣類的攝取,至少一半要是全穀類;乳製品應為低脂或脫脂類的奶類。
(四)該注意的攝取 :
1.留意鈉的攝取:比較食物的營養成份,選擇鈉含量低的。尤其是在湯、麵包、以及冷凍食品等等。
2.以水取代高糖的飲料。
從二OO二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衛理特博士(Dr. Walter Willett)和他的同事提出了「健康飲食金字塔」(Healthy Eating Pyramid)的新主張到2011年6月2日美國農業部(USDA)所公布的國人均衡營養指南,從「食物金字塔」換成了「我的餐盤」。這樣的轉換,最主要是考量了美國人現在的健康狀況、營養攝取問題,以及改善原本的食物金字塔之複雜性。「我的餐盤」提供了一個對於健康飲食比例,最直接的視覺提醒,也就是蔬菜(綠色)和水果(紅色)的比例必須佔飲食的一半,其它依序才是全穀類(橙色)、蛋白質(紫色),以及低脂乳製品(藍色)。值得注意的是「我的餐盤」的飲食指南中,還強調以下重點:
(一)「奶和豆類」的部分,現在以「蛋白質」通稱來取代。我的餐盤不再強調肉才可以是主要蛋白質的來源;蛋白質的來源也可以是魚類、貝類、雞肉、蛋、豆類,和堅果類。且蛋白質應該不超過飲食份量的四分之一。
(二)移除了「油脂類」的類別。以前的食物金字塔分別出油脂類,希望加強健康 的油脂攝取,像是魚油、橄欖油、堅果中的油等等;但是這個類別,也常常讓民眾感到困惑,誤以為一定要額外攝取這部分的油脂。所以在這次的修改,移除了這個部分。
(三)均衡的熱量攝取:享受你的食物,但是不要過量(需足量的攝取);;避免大份量的攝取;一餐中,蔬菜和水果應佔一半;醣類的攝取,至少一半要是全穀類;乳製品應為低脂或脫脂類的奶類。
(四)該注意的攝取 :
1.留意鈉的攝取:比較食物的營養成份,選擇鈉含量低的。尤其是在湯、麵包、以及冷凍食品等等。
2.以水取代高糖的飲料。
新版飲食指南
在台灣從民國八十六年至今,國人的飲食指南一直是所謂的「飲食梅花圖」,但是隨著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的改變,該指南也越來越不適合一般大眾。2011年7月6日,衛生署也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每日飲食指南,從「梅花圖」改為「扇形圖」,此圖像意涵飲食均衡、勤運動、多喝水等健康重要概念。
新版「每日飲食指南」修正的重點包括:
(1)將食物分為全穀根莖類、豆蛋魚肉類、低脂奶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。
(2)修正各大類食物的建議量。
(3)提醒堅果種子類的攝取(如核桃、南瓜子、花生、腰果等)。
(4)教導民眾瞭解自己每日活動所需熱量後,換算自己每日適當的六大類食物攝取份數。
(1)將食物分為全穀根莖類、豆蛋魚肉類、低脂奶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。
(2)修正各大類食物的建議量。
(3)提醒堅果種子類的攝取(如核桃、南瓜子、花生、腰果等)。
(4)教導民眾瞭解自己每日活動所需熱量後,換算自己每日適當的六大類食物攝取份數。
由於每個人對食物的種類和需求量多寡不盡相同,所以各式各樣的飲食指南其實僅供參酌,畢竟任何食物組合的建議都無法適用於所有人,例如嬰幼兒就必須調整其三大營養素比例及老年人受限於咀嚼能力、消化狀況、生理狀況、需要改變。如果能從小落實教育國家未來主人翁對食物認知及營養教育,再配合社區致胖環境改造,期能改善現有飲食習慣。
參考資料:美國農業部、行政院衛生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